參與學校分享

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
優化全方位學習經歷
鄭焯施副校長
梁慧茵主任 (學務主任)

關於本校

本校自2009年創校至今,一直秉承「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校訓,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務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發展。自2021年起,本校發展方向為「活出正向生命力」及「塑造二十一世紀公民」。本校希望能建構正向教育校園文化,培育學生正向價值觀及態度,透過正向教育的理念提升學生的自信、自我欣賞和正向情緒。同時,本校將設計多元化課程和跨學科課程,並探究新教學模式,以培育學生二十一世紀能力,裝備學生面對二十一世紀世界的挑戰和機會。同時,本校發展方向「活出正向生命力」與3Cs有異曲同工之妙,筆者順勢在同儕間營造正向積極的工作環境,使師生上下向著同一標杆,迎向世界新一頁。

有關本計劃

為了堅定跟隨學校發展方向,自2018年起,在朱偉基校長的支持下,筆者帶領同儕籌劃全新課程「廿一世紀教室」。本校將改變固有教學模式,讓學生當學習的主角,集中培訓學生的六大能力︰協作、知識、自主性、真實性、資訊科技、溝通。

推行過程

本校率先以六年級教學主題「我是肥皂CEO」作為先導試行點,讓教師及六年級學生從中了解「廿一世紀教室」的宗旨及施行方向。本校分三階段籌劃全新課程「廿一世紀教室」︰

第一階段為醞釀期。由2019年至2020年間,筆者積極為同儕進行心理建設,透過會議、問卷調查、對話交流等,以聆聽及了解同儕對籌劃「廿一世紀教室」課程的意見及擔憂。教師憂慮主要有三︰未有足夠專業知識推行新課程、同時於一至六年級推行新課程會過於急進、以及學生評估方法成疑。

筆者運用3Cs理論,以服務式管理為主軸,積極聆聽同儕聲音,作出回應、解說及疏導,以釋除同儕疑慮。本校有不少教師擔憂由非資訊科技及科學相關課程學位本科的老師任教,未有足夠專業知識推行新課程。對此筆者鼓勵同儕進修,透過參與各式相關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及校外支援計劃,教師於此二年間積極裝備自己,加強學術及教學上的專業技能,對STEAM計劃及新課程有更深認識,為第二階段 —— 試驗期做好準備。

其次,筆者加強對同儕的解釋及宣傳,在不同會議中解釋新課程的理念及模式,不斷深化同儕對新課程的了解,釋除教師疑慮,令教師對新課程更有信心。筆者作為服務式管理領導者,致力與同儕建立一個具安全感的關係。相對於被動地接受校方安排,筆者透過課程核心會議、分組討論、個別面見及支援等途徑,鼓勵同儕積極發表意見,不論是對新課程的擔憂,還是個人意願等等,筆者都仔細聆聽,為同儕做好心理建設,並給與足夠的空間讓同儕思考,及準備迎接新挑戰。同時,新課程將以專題式的自主探究模式為主,雖是同時於一至六年級推展,但會配合教師及學生的需要,調節課程的深度及廣度,使教學相長,在學生及教師在新課程中共同成長,並肩前行。

除了軟件上的支援,給予教師在校內、外進修的機會等,筆者亦在硬件上切切實實為新課程打造堅實的支持基礎。在校長的領導和幫忙下,本校擬增設STEAM Room特別室,有別於一般教室,STEAM Room外有開揚、充滿綠化的環境,學生可在外進行戶外活動和各式小實驗,探索大自然。特別室內有各種創意教具教材,讓學生有全新學習環境,跳出固有教學模式,用全新的方法學習廿一世紀知識。此外,本校更為是次項目申請了優質教育基金資助,以便本校為新課程添置更多新教材及電子教學器材,讓教師有更適切的支援,提升教學水平及效率,使學生有所得益。

筆者帶領同儕在二年的醞釀期間做好全面準備,向第二階段邁進。第二階段為試驗期。經歷了兩年的醞釀期,教師們已有較佳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及心理質素以迎接新課程。由2020年至2021年間,筆者積極了解同儕意向,並結合多年來在本校的管理經驗,以各人的意向為主,能力為輔,選擇一些比較接受新課程,樂於接受新挑戰的教師,組織「廿一世紀教室特別工作小組」,統一整合STEAM、常識及電腦科課程及已有教材,正式為小一至小六設計及建構專題式的自主探究模式課程,並撰寫教案及製作教材。筆者明白編寫六級課程耗時勞心,實屬不易。因此,透過3CS管理原理,筆者給予小組老師更多空間及信任,酌量減免他們的教擔,讓特別小組成員可以安心、專心地發展新課程。

對於同儕擔心學生評估方法 ,筆者積極聆聽各方意見並和同儕協作規劃。為使學生能夠聚焦於新課程,適應以全新模式學習,並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筆者向同儕解釋「廿一世紀教室」暫時並不會列入紙筆式總結性評估(即傳統考試),並以持續進展性評估(formative assessment)為主,利用自評、互評及老師觀察評估學生學習進度。學生可盡情體驗活動學習的樂趣,免除傳統考試為家長、學生所帶來的壓力。

筆者透過各類校內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及參與校外支援計劃,加強實踐探究學習、電子學習、翻轉教室活動等,加強同儕的信心及增加實戰經驗,同時更了解二十一世紀等教學趨勢。以六年級主題「我是肥皂CEO」為例,筆者及「廿一世紀教室特別工作小組」更邀請手工皂導師到校教授手工皂的製作原理,作教學示範,與各同儕一起實地製作手工皂,加強教師對於「我是肥皂CEO」主題的專業知識,切身處地體驗及經歷課程。

由於六年級學生比教其他級別學生更年長成熟,有相對穩固的學術基礎,也更善於表達自己,能給與較多意見反饋,因此,本校率先在六年級推行「廿一世紀教室 —— 我是肥皂CEO」主題。學生在課堂中表現非常積極,面對全新教學模式及課程主題,學生感到好奇及表現出濃厚興趣,在課堂上雀躍主動。透過以小組形式製作手工肥皂,學生成功學習、綜合及應用五大STEAM學術範疇的知識︰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及數學(Maths),並透過實際操作製造成品,得到成功感及自信心。

中期成果

由於在六年級推展的專題式課程十分成功,本校獲邀出席「學與教博覽2021」記者招待會介紹本校如何推行廿一世紀教室,當日亦有多間傳媒專訪本校如何培育學生二十一世紀能力,本校及教師到場設置展覽攤位及演講分享學與教成果和心得。「廿一世紀教室特別工作小組」統籌李偉銘主任、核心教師王思紅副校長、胡潔珊老師、彭永賢老師及雷志偉老師以「廿一世紀教室 —— 我是肥皂CEO」作為主題,帶領六年級學生參加活動。

在博覽前,學生們雀躍地分工合作,運用在「廿一世紀教室」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努力地製作更多不同成份、香氣和功能的天然手工皂,以預備在博覽中向大眾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並把他們引以為傲的成品贈予參觀者。

博覽當天,學生們聽取老師的意見,並配合自己的想法,和老師一起佈置展覽攤位,而學生在是次活動中的成長與得着,更是比筆者及各位領隊老師所預計的多,甚至超越了原本預期的成效。

展覽開始之初,學生們未有太大自信向參觀者介紹手工皂,比較被動,羞於與人們接觸及溝通。隨着不停的練習和接觸更多不同的人,學生都漸漸發現自己的不足,鼓氣勇氣向參觀者講解手工皂的原理,與陌生人溝通時變得主動和有自信。其次,由於產品都是學生親手製作的,因此學生都特別賣力推介自己的心血結晶,也在講解過程及與參觀者的互動之中,領悟到與商品有關的市場營銷策略,例如在冬天時節,滋潤的手工皂會比較受歡迎等等。第三,參觀者中有不少外國人,學生們都好好把握時機向外國人介紹手工皂,操練英文,並配合身體語言和活潑的表情動作,加強了與外國人溝通的能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起初向人介紹展品時,偶有遇到被無視、漠視,甚至被拒絕的情況。對孩童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心理上的打擊。然而本校學生在被人冷待中都表現出不屈不撓,堅強堅毅的心理質素,不怕失敗,繼續努力做好解解角色,成功處理失敗帶來的負面情緒。

筆者在是次「學與教博覽2021」活動中,充分運用3Cs原理,不僅仔細聆聽及了解「廿一世紀教室特別工作小組」的需要及意見,更給予小組教師足夠的空間去創新、發揮所長。同時,筆者給予教師的信任及理解,更令教師及學生可以無顧慮地發揮自己所長及在挑戰中的自我成長,使得活動成功,也證明了新課程「廿一世紀教室」可以順利推行,成效顯著,學生能在歡樂中學習到二十一世紀的必備技能,預料本校可順利於2021年度全面推行新課程。

2021年至今為實踐期,本校正式於在小一至小六推行「廿一世紀教室」新課程。經歷了三年來的醞釀期及試驗期,本校同儕都已透過各內外進修課程,豐富了學術知識及教學技能,也透過參加校外支援計劃及學與教博覽2021累積了一定的實戰經驗,建立了對施行新課程的信心。學生於課堂反應熱烈,透過分組討論、製作成實驗成品,向同學發表心得等等,學習到全方位的知識,也學會面對和克服困難,建立正向思維,達成了本校及筆者整合新課程的目標。

結語

在此三年間,筆者面對了不少挑戰及困難,例如課堂時間比較緊迫、家長未必能完全理解新課程宗旨等等。筆者持續地聆聽及收集各位同事的意見,不斷帶領「廿一世紀教室特別工作小組」檢視新課程的成效及學生反應。此外,特別工作小組建立一個相關的支持性網絡平台,為學生提供有用的電子資源自助工具包,讓學生持續學習,在課餘時間亦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及探究精神。同時,本校將為家展開設相關的分享會和研討會,使家長對「廿一世紀教室」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與家長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筆者將會貫徹服務式領導的宗旨,持續聆聽及檢視同儕的需要,在情況許可下,考慮減少相關核心教師的其他工作量,以便他們為其專業發展、教材準備及課程反饋提供空間。

其次,作為服務式領導者,筆者認為在創新及推行重大計劃前,必須做基礎準備。筆者運用多年來蒐集同儕的細心觀察及良好充分的溝通,了解同事各自獨有的特色和專業,善用同儕的優點,欣賞同儕的努力。筆者對同事給予最大的支持,鼓勵他們突破界限,跳出框框,擴大創新,從而推動新課程的發展,取得良好果效。無疑,在全校推動新課程確實不易,筆者理解教師的擔憂及壓力,當計劃步取得成功時絕不吝惜會讚賞同事,如達不到期望成效,亦會與同事一同經歷體驗,改進計劃。

面對如此龐大的新課程規劃,需要創新的思維,而創新的思維亦需要足夠的勇氣及執行力去實行。筆者和教師一同大膽突破傳統、一同探究、一同發現、一同經驗,並靠着校長的支持與信任,以及學生的投入與熱誠,一起成就完備的「廿一世紀教室」,讓學生得益,惠及社區,迎接二十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