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學校分享

禮賢會恩慈學校
推動三年發展計劃「共建健康校園 促進各持份者的身心健康」的歷程
陳頴欣副校長
謝淑瑩老師

我們的學校

本校位於黃大仙,創辦於1982年,為一所服務小一至中六中度智障學童的特殊學校。學校團隊除教師外亦設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及校護,共80多位教職員,以跨專業的協作模式,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智障、自閉症、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視障和聽障等)。下文簡單概述推動本周期三年發展計劃「共建健康校園,促進各持份者的身心健康」的歷程及當中的反思。

共同商議學校的關注事項並達至共識

一如以往,學校發展計劃的關注事項均經廣泛討論才訂定。教職員透過情勢分析學校的強弱機危及評估數據,如學校表現評量(當時數據顯示學生超重比例逐年攀升,越高年級學生超重比例越高)、自評問卷等資料,並經各組討論、互相游說及幾番篩選後,最後一致共識未來三年的重點發展項目為「共建健康校園,促進各持份者的身心健康」。這關注事項亦回應本校的願景﹕幫助學生建立健康自我的形象;促進學生身心均衡的發展。讓前線不同職系的職員參與決策,無疑令本計劃的認受性增強,大家不但易於明白計劃背後的價值及意義,亦易於接受當中的轉變。

配合關注事項的發展方向 設定適切目標

關注事項是學校未來三年的工作重點,有別於日常運作的事項。健康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於學校推廣健康理念並非新猶,無論課程或活動早已具備不少健康的元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已是我們每天慣常的工作,那麼是次推廣健康校園的預期成果是甚麼﹖應向何處邁進﹖如何推廣﹖千頭萬緒不知從那方面著手,故制定目標前,先在坊間尋找曾推動健康校園的學校作參考,並借鏡當中的點子。然而計劃的推行不可單憑堆砌活動或課堂便奏效,整個計劃仍欠缺一個具參考價值的框架。根據衞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衞)於1998年提出「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靈性與社交之完全健康狀態」。

本校藉此機會按世衞倡議的健康促進學校六個標準發展領域,全面檢視學校在促進健康方面的發展狀況,分析優勢和有待完善之處,繼而訂立策略目標,推動各項健康活動。本計劃目標如下﹕

  • 制定健康校園政策,讓各持份者清晰了解相關的理念及指引
  • 建設健康校園環境,為師生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學習及工作場所目標
  • 營造活力校園,培養及促進各持份者良好的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
  • 推展正向思維,促進各持份者的心靈健康
為使各科組能配合關注事項的目標,擬訂適切具體的工作計劃。計劃開展前,特設撰寫周年計劃培訓工作坊,讓科組負責人掌握撰寫周年計劃技巧及注意事項(如﹕目標、策略需盡量具體,讓持份者從文件中也清楚知悉計劃欲達到的預期成果;成功準則需對準目標等),以修繕計劃初稿。
統籌、協調及監察推展的過程

作為計劃統籌者,我們與核心組同事先訂立計劃目標及策略大綱,讓各科組擬定周年計劃時有所依據,同時亦保留一定的自主及發揮空間予同事。本計劃的對象除學生外,亦包括家長及全校職員,涉及層階甚廣,故每年審視各科組及功能組別的計劃時,均作協調及整合,讓部組間協力合作,齊心完成任務。推動「護脊校園」上,護理組及體育科的協作便是一個好例子。

此外,我們亦會按各組行動計劃,引入相應外間資源/協作網絡,借參與各類健康相關的計劃,除豐富人力/財力資源外,亦藉機會檢視行動方案,令科組工作發揮更大的果效。至於監察方面,我們雖為計劃負責人,實在不太可能每事躬親,故各目標下,亦賦權予相關的功能組別,負責推展及監察計劃的進展,我們只列席相關會議及審視組別的計劃報告,並按報告修繕推行策略。至於新推展的項目如﹕健康通識輔導,相對地參與度較高,以便適時作出修正及支援。

以上簡述學校如何推展本計劃,惟整個計劃的成效,除了老師的推動外,家長的認同和參與亦是重要一環。為了更貼身支援家長改善子女飲食習慣。本校額外調撥資源聘請營養師到校,為全校體重異常的學生提供個別飲食建議及跟進體重問題的服務,惜效果不佳。事實上,對於育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家長來說,培養子女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實在面對著不少的挑戰和考驗,並不能只透過單一方法來改善。故經檢討後,將支援形式改變,改由校護整學年每月持續跟進2位體重異常的學生及參與度較高的家長,以提高計劃成效,並透過家長間分享成功個案,以感染其他同路人。

計劃的成果

本計劃快將完結,回顧過去,重點工作/成果如下﹕

  • 參與多項與健康相關的計劃如﹕衞生署舉辦的「健康促進學校計劃」、「至『營』學校認證計劃」、「開心『果』月」;職業安全健康局舉辦的「國際安全學校計劃」及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賽馬會「運動無界限」青少年展翅高飛計劃等
  • 簽署由衞生署、勞工處及職業安全健康局合作推行《好心情@健康工作間約章》及《精神健康職場約章》
  • 累積發布逾20段與健康相關短片於恩慈電視台,點擊率超逾3萬
  • 制定/修訂10個與健康校園相關的校本政策
  • 建構「恩慈健康校園資訊網」,並上載至學校網頁
  • 聘請營養師定期到校,跟進體重異常的學生
  • 增設健康通識輔導,跟進飲食習慣不良的學生
  • 參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SportACT獎勵計劃」,並連續兩年(2019-2021)榮獲「活力校園獎」及於2020-2021年榮獲「學校積極參與獎」
  • 參與由兒童脊科基金舉辦之全港挺直護脊校園計劃,並獲認證為「護脊校園」
  • 參與由環境運動委員會舉辦之香港綠色機構認證計劃,並獲認證為「香港綠色機構。
反思

近來常聽到的說話是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學校面對急劇轉變的環境,無論內部及外部環境也在變。在這環境下,學校發展更需有清晰方向。當團隊明白「共建健康校園」的路線圖,每項工作均朝著核心的目標出發,效果便變得事半功倍。

另外,繁忙工作下,容易忽略本課程中強調的其中一個概念「Caring」。要令老師積極投入工作,管理層需表現對他們的關心。事實上,現在團隊組成來自不同年代的老師,對學校工作期望亦有所不同。與同事多溝通,讓他們表達對事情的看法,並協助他們在工作上成長,讓其認清自己能力所在,對培植團隊有莫大幫助。

結語

這兩年受2019新冠病毒病影響,停課、復課交替穿插。於新常態下學生,家長及我們對健康更為重視。惟追求健康,看似簡單卻不易實踐。展望將來,或許我們會面對不同的挑戰,擁有健康才能迎難而上。本校於推動促進健康的工作上,不會因本計劃完結而停步,相反會定期回顧檢視,推陳出新,結合學校、家庭、社區等力量,齊心營造關愛、和諧及充滿活力健康的校園。

校長的話

三年發展計劃「健康校園」的整個推行期恰好在香港深陷於疫情中,此亦令計劃有危亦有機。危的是推行期間充滿變數,包括停課和改為線上授課等,令活動難以推展。機就是學生和家長的健康關注因而加強,對衞生意識的警覺大增。兩位計劃監察者和執行者——陳頴欣副校長和謝淑瑩老師,面對這個有危又有機的變局,不僅調度得宜,而且進退有度,因時制宜又無礙整個計劃的有效推行,實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