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學校分享

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
實施「以說話為本」的課堂計劃
鄒海寧副校長
刁頌欣主任 (數學科主任)

計劃背景

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是位於大埔一所發展中的小學,這幾年間在李校長的帶領下,學舍環境已逐漸改善,變得美輪美奐,校舍設計集合摩登與懷舊的氣息;每一座新落成的校園設施背後都以「海、陸、空」概念為題,新創建的跨科課程意念更配合主題,重點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訓練他們的說話技巧,我們期望學生能夠有自信地多角度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為進一步配合我們的願景,我們擬訂的關注事項是:「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力及表現」。學與教的方向是結合多個策略,從而提升學生在說話方面的能力及表現,而其中之一項策略是建構高參與及高效能的課堂,高參與度的課堂變成教師在教學時的指標,故此,優化課堂設計:建構高參與及高效能的課堂,成為教師的首要策略。有見及此,為了讓政策能得以推行,我們的課研隊伍利用此課程為切入點,研究「以說話為本」的課堂,我們相信「以說話為本」能夠增加課堂動量,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角,當學生的參與度變高,課堂效能亦會因此而提升。

本校學生多來自弱勢社群,部份同學缺乏家庭支援,在學校的上課時間成為學生唯一的學習時間,故此,學生在主動學習、自我管理、自學能力、思維方面較弱;加上近三年的疫情讓原本在校的學習時間大幅縮短,課堂活動互動率減低,令學生的社交、溝通、協作能力持續削弱,這讓「以說話為本」的推行變得艱巨;在教師團隊方面,近三年的混合學習模式令教師應接不暇,我們學校仍然有29%的同學屬於跨境生,所以部份教師需要兼顧「兩棲類」的教學:實體班的混合學習模式及網課班的全網上教學,教師實在無暇進行「以說話為本」教學的新模式教學;另外,教師本身對「以說話為本」的課堂設計概念不清晰: 大多數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中老師有提問,學生有作答,能大聲朗讀課文,便是「以說話為本」的課堂,而真正「以說話為本」的課堂并非如此。加上這兩年教師流動量比往年高,教學團隊變遷頻繁,偏年輕,經驗不足,對於設計高參與、高互動、高展示的課堂在教師而言是困難的,無法適從,不知怎樣開始。

階段一:釐清「以說話為本」的課堂

一如所有政策,在推行之前需先閱讀有關文獻、訪問有經驗的學校及了解本校老師、學生的課堂情況。我們的課研團隊得到本計劃的導師何博士指導及汲取其他學校的經驗及後,我們為「以說話為本」的課堂定下五大目標:

  • 「以說話為本」的課堂是為了提高學生於課堂的參與度及表現
  • 是為了訓練學生說話、演講、答辯技巧及思考能力
  • 為了提高教師設計高效課堂的能力
  • 為了推動有效備課,帶領教師以計劃、執行、評估(PIE) 方式進行行動研究
  • 為了推行功課政策的改革,加入視訊功課為延伸學習

我們的團隊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圖示:何謂「以說話為本」的課堂?一個課堂包括三點:不同層次的提問、即時回饋及運用不同思考模式令學生探索、分析、思考,便是一堂成功的「以說話為本」的課堂。量化的成功準則包括:

  • 師生課堂說話比例提升至4:6(課堂中四成時間是老師說話,六成時間由學生說話或活動)
  • 學生的說話、演講、答辯技巧及思考能力有提升
  • 教師於集備會中加入分享課堂、檢討教學成效的部份
  • 各持份者均同意視訊功課能成為延伸學習功課一部份
階段二:我們的老師準備好了嗎?

教師專業發展是各項政策成功推行的關鍵,我們的團隊相信: 必須通過對教師的培訓、溝通和合作,政策才能有效落實。為此,我們製作了「培訓」流程圖:我們認為,不論是教師或學生,他們都需要明白「以說話為本」的課堂是事在必行,首先要讓老師明白培訓的需要,然後透過共同備課組織「知識交流學習圈」,給予參與者一個平台共同研究、製作、分享。再者,是製作清晰的課堂的步驟、指引及框架,指引必須簡單易明。一個課研,由共同計劃開始到落實,需要監察及評估: 同儕觀課、自評、互評課堂便是有效的監察與評估方式,缺一不可。我們的團隊相信,唯有通過自省與有策略地優化課堂,教師才能為「以說話為本」課堂的實行做好準備。

此培訓流程通過三個「重塑」來支援及協助教師發展:

  • 對「以說話為本」課堂的認知重塑:
    我們的團隊透過校務會議分享計劃的願景,派發及講解教師指引及課堂結構,此外,我們舉辦有關工作坊,與教師一起經歷提問技巧、回饋策略、使用指引的方法。
  • 教師之間的關係重塑:
    我們的團隊透過設立群組提供即時支援,也利用恆常備課會議及小組工作坊有效地及策略性增強群體歸屬感。
  • 任務重塑:
    我們的團隊向參與老師講解與今昔課堂任務的不同:以前設計 課堂的方法是就學習難點來設計相關活動,現在是直接設計「以說話為本」的課堂;以前的備課是環繞兩周教學內容,如今加插分享課堂及檢討成效的環節;以前的功課是配合課堂的紙筆功課,如今加入視訊功課的設計。
階段三:實行「以說話為本」計劃

這是最關鍵的階段,課研團隊必須與參與教師合作由修改進度表開始,着手落實「以說話為本」的課堂。我們了解到並不是每一堂課、每一個課題都適合訂製成「以說話為本」課堂。故此,我們必須尋找合適的課題進行單元及課堂設計。接着,是落實兩星期的課研活動,期間進行錄影課堂、同齊觀課及評課分享。本年度我們已一、二年級的數學科及常識科為試點級別,參與班級有10班,參與教師有13人,佔全校教師團隊21%。課研活動進行期間,我們的團隊透過定期會議、群組、非官方式訪問解決問題及即時回饋,讓參與教師感受到強烈的團隊精神及堅定的執行力;我們更以課堂錄影向其他級別及科目分享計劃成果,製作「成功錦囊」,帶領團隊繼續進步,建立更多優質的課堂。

階段四:評估政策的調整

對計劃作策略性的評估尤其重要,在收集質性及量化評估數據後,我們的團隊即時作出對計劃的調適,讓「以說話為本」的計劃能在其他級別或其他科目更妥善進行,我們的目標是將以說話為本的課堂擴展至三年級視藝及英文科。為了進一步讓計劃落實,有關的評估政策會有策略性的修改:例如,加入多元評估策略,我們團隊建議增加說話及回報為評估項目之一;正式修正功課政策,加入說話類型的課業如匯報、視訊功課於政策中,支援及監察各科的進行情況,定期收錄不同學生程度的作品,於會議中分享,製作「成功錦囊」;修訂說話評估準則,並將準則劃一,讓教師、家長及學生知道說話準則的要求;持續檢討「以說話為本」課堂規劃及推行策略,利用問卷調查、訪談收集意見,持續優化教師指引。我們的團隊相信,以上的四個階段是循環性的: 計劃、執行、評估、優化,可以有系統地滲入不同政策來優化教學的方法

成就與反思

在學校層面方面,我們成功建構「以說話為本」的教學氛圍,共識「以說話為本」的課堂規劃,舉辦工作坊,當中配合清晰的課堂結構例子及課堂錄影示範,再透過由同事互相分享及指導,提升提問技巧,亦分科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問題,照顧學生差異,令所有學生也可以更容易投入「以說話為本」的課堂。另外,我們有系統地使用「以說話為本」概念來優化教學,我們透過利用教師指引及示範課堂錄影向教師推介課堂框架。在推行期間,我們選定目標試行科目、班級及教師,把概念滲入恆常備課,透過課研建構「以說話為本」的教案,然後一起試行,互相觀課(當中會與教師一起製訂政策和觀點條件,以配合以說話為本),再進行檢討及反思,並修訂教師指引來完善計劃。我們亦成功制定「以說話為本」的功課策略: 在中、英、數、常、普通話增加視訊功課,而音、視、體在疫情階段也有視訊功課。在特別假期中,我們設有的暑期遊戲冊當中,自選視訊功課佔30%;本校亦將視訊功課列為評估項目之一,分別佔總分5至20%,為未來的多元化評估鋪路。

在學生層面方面,「以說話為本」的策略呈現於不同課堂: 本年度我們的實驗目標放於一至二年級的數學及常識課堂,當中有不同的成功例子。在數學課堂上,「以說話為本」的課堂重視即時回饋,不同層次的提問及引導及學生的自我評鑑。課堂由學生作主導及講解,從而提升學生的說數能力,而課堂當中至少有50%是由學生說話,希望學生能夠以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透過學生的表達,老師從中發現學生的理解程度及作即時回饋,我們也希望在學生在解題説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提升自我評鑒的能力。在常識課堂中,除了重視提問技巧和即時回饋,學校亦非常重視學生的思考模式及匯報技巧,課堂中有60%是由學生說話,課堂由不同形式的提問、老師即時回饋及討論活動而成,學生能夠於討論後於全班回報,達成以說話為本的課堂目標。而常識課堂更會以一條辯論題目開始,透過分組活動及回報,希望學生能夠以兩面思考的出結論,配合專用詞彙,提升學生的思考模式。在教師層面方面,我們觀察到未有「以說話為本」經驗的教師也嘗試把策略滲入課堂當中,備課時勇於分享,亦會在群組中參與專業對話的交流。教師願意改變課堂策略提升課堂氣氛,並在體驗後分享,作出反思,優化並推行教學策略。參與的教師認為「以說話為本」的課堂能帶動課堂氣氛,增加同學互動,學生表現積極,整體效果良好。

「以說話為本」的課堂雖能帶動課堂氣氛,但所需用時間更多,故需更妥善地作鋪排教學。部份學生未習慣以說話形式主導課堂,故能力參差,教師需要更多即時回饋及給予適當的指引,低年級同學未能用準確的語言去表達他們心中所想,亦需教師適時引導。在未來,我們建議可參考「翻轉課堂」的模式,先讓同學在家進行不同的練習並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分享,加快課堂進度,令學生在課堂有更多的空間進行對話,建立屬於他們的課堂。在這個計劃中,我們的團隊學習到如要推行一個計劃,先要給予老師清晰的框架及指引,而在推行計劃時,我們也需要先給予教師清晰的示範,並邀請教師一同規劃。作為領導,我們要成為一個齒輪,去服務及推動我們的教師團隊,讓他們願意和我們一起並肩同行。很感恩在這個課堂中學到不同的領導技巧,也協助我們了解學校現時的狀況,讓我們懂得選擇最合適我們的領導方法。

校長的話

由副校長統籌,帶領各科組長實踐的這個計劃,雖然發展時間並不是很長,但在短短時間能明顯看到顯著的成效,實在為我們打下一支強心針。希望學校未來能把有關經驗擴散到不同科目,讓孩子建立不一樣的自信及增強其說話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