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學校分享

順利天主教中學
培育優秀順利人
黃菱茵副校長
葉伯恆助理校長

計劃背景

一直以來,順利學生著重學業成績的表現多於參與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而且由於本校學生社經背景普遍一般,故此他們甚少自發參加校外活動及比賽去擴闊視野。因此,學生普遍有自信心不足、缺乏協作及領導才能的情況。於是,本校於2021 - 2024年度把其中一個關注事項訂為「培育有心有力的優秀順利人」 (Nurturing students into competent Shunleers),希望透過改革學校課外活動制度,提昇學生參與校內及校外活動的機會,從而發揮學生各方面潛能。

面對的挑戰

上學期完結後,大家以為疫情會慢慢地穩定下來,學校或可逐步恢復全日面授課堂。於是各個學生組織及學會負責老師亦開始計劃下學期活動。可惜事與願違,因突如其來的第五波疫情,教育局於二月宣佈,全港學校須於三月中至四月底安排一個等同於暑假的「特別假期」。跟據過往經驗,暑假正是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最好時機;然而,當與學校老師商討後,發覺要善用這個假期籌辦活動,會面對不少困難:一方面疫情日趨嚴重,學校不鼓勵舉辦任何需要學生回校或外出的活動;另一方面,大部分學會負責老師亦反映,利用視像會議(Zoom)方式籌辦活動亦不可行。因此,我們估計在「特別假期」內能籌辦活動的學生組織及學會不會很多。

轉危為機

另一方面,面對「突如其來」的假期,學校這時想到:順利建校已經四十載,多年來培育了很多出色的校友,於是一眾老師在短短個多星期內商議舉辦一個名為「Shunleers’ MasterClass」的活動,邀請不同校友舉辦多個專題講座及工作坊,希望透過視像會議形式,向學弟學妹分享不同範疇的自身經驗。即使足不出戶,學生都可以擴闊視野,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經過幾位老師的邀請,多位校友及已退休或離職老師答應舉辦不同講座及工作坊,並涵蓋五大範疇,包括《藝文體驗系列》、《自然科學系列》、《外語探索系列》、《職場初探系列》及《國際視野系列》,提供不同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讓同學自由報名。

在《藝文體驗系列》中,包括有設計師校友舉辦多個圖像及產品設計工作坊、建築師校友分享如何欣賞不同國家之建築美學、離職老師並現任大學講師教授學生提昇閱讀英國文學興趣工作坊、及由退休音樂老師主辦三場古典音樂欣賞講座等。在《自然科學系列》中,有大專講師校友講解香港樹林及雀鳥生態知識。《外語探索系列》邀請了兩位校友透過介紹日本及韓國當地文化,讓學生認識當地日常用語。而由於反應熱烈,兩位校友更增設分別六堂及十二堂工作坊、教授正式日語及韓語。而《職場初探系列》方面,除了傳統職業介紹、擇業心態及面試技巧等講座,亦邀請校友分享創業及網上零售等就業新常態。

《國際視野系列》是最受學生歡迎系列之一,其中邀請到一位網紅、是一位已移居韓國的Youtuber分享當地文化、移居所感所想;另外,亦邀請到一位剛移民澳洲的離職副校長,伙拍另一位任教地理科、亦是剛退休的副校長,舉辦三場分享講座,介紹當地氣候、日常生活購物、教育及環保等議題。其他在不同地域如北京、首爾、東京、愛沙尼亞的塔林、及遠至加拿大溫尼伯市的校友,亦被邀請擔任不同講座講者。

重新分工

雖然我們能在短時間內聯繫到這些校友,但要順利籌辦這個活動,整個階段的行政工作其實十分龐大,並不可能單靠幾位老師可以完成所有工作。於是,我們先為所有講座及工作坊重新以學科或行政組別分類,分為中文、英文、地理、生物、音樂、及就業輔導。根據這個分類,我們邀請相關組別老師,每位老師負責跟進一個講座或工作坊,包括聯絡校友以協商要分享的具體內容,協助製作簡報,及教授使用Zoom技巧。

程序指引

另外,有些工作坊由於堂數不少,我們亦邀請課外活動組老師及教學助理加入,分擔原先負責老師部分網課。由於整個安排共涉及二十多位老師,我們製作了兩份簡易的程序指引,方便老師跟進校友講者整個活動安排。
我們首先邀請技術支援部同事為每個講座及工作坊的負責老師、講者及參與者編配Zoom賬戶,將有關賬戶資料及活動參與者名單分別發放給各人。活動當天老師預先開啟Zoom賬戶,待講者進入後協助進行各項測試工作。當參與者陸續登入,老師先顯示程序指引內附的連結及二維碼,提示參與者輸入個人資料登記,再向參與者介紹講者背景資料。待活動接近尾聲,老師再顯示另一連結及二維碼,提示參與者填寫回饋問卷,亦協助講者在答問環節中擔任主持角色。

擴大網絡

適逢四十周年校慶,籌備已久的校慶活動未能如期舉行,「Shunleers’ MasterClass」打破疫情及地域的限制,讓不同屆別的順利人都可在線上連結,一同分享交流。故此,學校決定向其他校友開放專題講座報名。只要徵得校友講者同意,我們會將相關講座zoom連結放上順利校友會面書,讓有興趣校友參加。同時,我們亦邀請老師,透過不同電子通訊工具,聯絡離職同事,向他們介紹並邀請他們參加活動。

計劃成果

經過短短九天的籌備工作,我們在三月中至五月「特別假期」期間,邀請了二十位校友及五位舊同事共舉辦了二十四個不同主題講座,以及三十三個工作坊。當中幾個較熱門講座,參與人數更多達百餘人。值得一提的是,參與者除了有學生和歷屆校友外,更吸引了其他同事、移居海外舊同事及校友出席。他們有的可能因主題內容吸引而參與、有的可能想與主講嘉賓重聚寒暄、更有的與學校減少了聯繫,藉此機會想了解及關心學校近況。

我們在每次講座或工作坊收集回饋問卷的統計發現:超過九成學生表示這些活動具啟發性,亦能擴展視野,令人增進見識。而透過師兄師姐們的分享,學生欣賞他們的成就並不限於學術,亦能深深感受到作為「順利人」的不同特質如勇於探索、堅毅、自信等學校核心價值。

反思

雖然疫情確實令到人與人之間的見面和互動機會大為減少,但隨著科技日趨進步,我們只要善用一直存在於身邊的寶貴資源:或許是學校的教職員及學生,或許是校友和學生家長,甚至是已經退休和離職的教職員,只要大家對「順利」還有一份感情,一個簡單的「Shunleers’ MasterClass」構思,就能讓不同地域及背景的人再次連繫在一起,使學生從師兄師姐身上,引領他們追尋夢想,成為一個有心有力的優秀順利人。